在鲇鱼吹袭台湾之际,威克岛以南附近再有低压区发展,各电脑数值预报显示该低压区会进入东海,而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在9月24日给予扰动编号98W。日本气象厅在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未把该系统升为热带低压时,已将该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并命名为暹芭且给予国际编号“1618”[3][注 1],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在之后才升为热带低压和给予热带气旋编号“21W”[注 2]。
初时暹芭发展得比较缓慢,但在之后慢慢爆发对流,开始形成一个热带气旋的雏形,加上附近的风切变[注 3]并不太强,有利于其发展。随着暹芭逐渐增强,日本气象厅于9月28日的凌晨2时升格为热带风暴[3],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亦跟随日本气象厅进行升格。至于台湾中央气象局是由27日下午8时,从热带低压升格至轻度台风。另一方面,各大天气预报机构预测暹芭会在关岛附近增强后不多久立即向西北移动,然而却与预期中的不一样,暹芭反是一直向西偏南移动,逐渐远离关岛后才西北移动。暹芭于9月29日的下午2时进入香港天文台的负责范围,香港天文台将其标示为热带风暴,而日本气象厅在上午8时时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5]。此时暹芭爆发的对流组成中心密集云团[注 4],但西北太平洋的海温较低,再加上之前的热带气旋耗尽了绝大部分的能量,未能让其迅速发展。
直到10月1日,暹芭打开一个若隐若现的风眼,中国国家气象中心在凌晨5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台湾中央气象局与香港天文台在早上8时亦分别地升格为中度台风与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则于中午12时升格为台风[7]。随后暹芭受惠于高空急流,虽然当时海水温度只有28度,但增强的速度越来越快,风眼开始扩大、渐见明显,其气压也越来越低,这令各官方气象部门把暹芭的预测强度明显提升。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于10月2日凌晨5时将其升格至强台风级别,紧接着于早上8时将其升格至超强台风;香港天文台于当日凌晨2时将其升格至台风,再于早上8时将其升格至强台风,10月3日凌晨2时进一步升格为超强台风,台湾中央气象局则于同日上午8时升格为强烈台风。在副热带高压脊的引领下,暹芭继续向西北移动,而移动速度越来越快,风眼亦非常明显。其对流云团密集起来并渐趋强烈,强度不断上升,环流更开始影响华东沿岸、台湾、日本九州等地。
各官方气象部门准确地预测暹芭会进入东海,并在强度上持续的作出调整,而当中的分歧只在于是否先横过华东沿岸才朝向日本。另外暹芭的接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增至每小时215公里,气压一直下降至905百帕斯卡,强度已开始追上该年7月初吹袭台湾的台风尼伯特。达至巅峰的暹芭维持强度并继续移入东海后,在10月4日开始从西北移转为正北移并逐渐减弱,对华东影响的机会降低,却对韩国和日本九州造成严重威胁。接后,中国国家气象中心表示暹芭开始转为东北移动,于10月5日上午10时在韩国釜山登陆,为该地带来大风、大雨,更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暹芭穿越日本与韩国等地后向着东北移动,日本气象厅在当晚8时40分表示暹芭已转化为温带气旋[8]。